(校党委宣传部张玉超)2010年6月17日下午,博雅楼二楼大厅布展起50幅书法作品,在简短的开展仪式后,以“我与临沧师专共发展”为主题,临沧师专师生九人书法展启开帷幕。在50幅作品中,31幅出自临沧师专的五名教师,19幅由临沧师专四名同学所书。
四名同学中,詹能年龄最大,生于1987年,今年6月份刚刚毕业。李峰、黄建平和丁建伟均生于1988年,正就读于临沧师专中文系。在本次展览中,四名同学的作品囊括了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硬笔书法五种形式。詹能擅长行书,行书一幅《春江花月夜》,其运笔流畅、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李峰以篆书见长,他书写的一幅甲骨文作品,带你坐上时光机,回到密林狩猎的原始年代。以隶书作的“腾飞”二字,以繁体的形式呈现,“腾”字里的“马”字部分,如一只驰骋的骏马,“飞”字的右下角如一只翱翔天宇的翅膀,“腾飞”二字以左上、右下的方阵排列,整幅作品很有张力,给人腾空、飞翔的视觉感受。丁建伟隶书写得不错,擅临摹,临摹曹全碑较多,以隶书作李商隐的《落花》一幅,其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黄建平,喜欢寄情书法,随性而作,一幅作品中可见多种书法形式的影子,自成一体,他的六幅作品就是一个例证,硬笔行书中有隶味,毛笔行书中有草味……
佳作一篇,废纸三千。走进四名同学中任何一名同学所在的宿舍,可看到宣纸的姿态万千,有整齐放在案头的,有揉皱了扔在垃圾桶的。李峰说:“宣纸两毛五分钱一张,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一个月的生活费,很大部分是搭进宣纸里了。”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情感的迸发与墨笔的对话。因此,书法习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宿舍是大宿舍,安静的自主权很少,他们就利用同学们午睡和晚上入睡后的时间习作。写就一幅幅作品后,虽与名家相距还远,但也渐渐引来一些粉丝,送给这位朋友一幅,赠予那个朋友一幅,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珍爱,心里也小小有些成就感。这样,他们就更经常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融进书法里,让书法习作成为一种自觉。黄建平说:“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家、文学家、艺术家。只有博古通今,深淀文学涵养才能创作出更有灵性的书法作品。”丁建伟说:“见字如见人,学会做人,才能达到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做人不断在学,书法才能不断深沉、练达。”正是源于对书法的热爱和理解,他们也不断在攀登着历史、文学、艺术、为人处事的山峰,充实着自己年轻的生命。
四名同学都是临沧师专书法协会的成员,李峰是现任会长。据李峰介绍,书法协会成立于2006年,由书法爱好者们组成,目前,共有56名会员。协会定期组织会员进行交流,或是讨论书法技能、鉴赏等问题,或是各自拿出作品让大家指点评说,达到取长补短、提高水平的目的。协会也积极“走出去”,与临沧市老干部书画协会,著名书法家姚泰成和丁维道建立了联系,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可以说,书法协会这个平台帮助延续、新生了同学们的书法艺术生命。
四名同学书法成绩的取得,除了个人爱好、自身努力,临沧师专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根本之因。
在中国文字书写文明的进程中,因为有了毛笔,衍生了伟大的毛笔书法艺术;因为有了钢笔,又产生了硬笔书法艺术。将这两种书写艺术冕之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艺术的瑰宝皆不为过。而这个时代,书写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电脑键盘输入所取代,这两种书写艺术的传承也越来越令国人堪忧。临沧师专四名同学的书法展却拨散着这层堪忧的浓雾,让人可见一丝希望曙光。

李峰(后) 黄建平(前左一) 丁建伟(前左二) 詹能(前左三)

李峰作品

黄建平作品

詹能作品

丁建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