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校概况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简介

滇西有嘉木,人文荟萃纵千古;

学府聚英才,学子砥砺骋四海。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和成长,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发展和壮大,是一所扎根边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国门大学。学院地处气候宜人、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的云南省临沧市。临沧毗邻缅甸,横跨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临沧森林覆盖率达70.2%,空气优良率100%,年平均气温19.5℃,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滇红茶”的故乡,也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及“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临沧作为中国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被命名“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恒春之都”。

云岭苍苍,日月遥望,沧江扬帆千里奔流;

旗山巍巍,春秋相逢,汀河开卷一路欢歌。

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顺宁府立初级师范学堂,1978年开办临沧师专班,首开滇西南高等教育先河,历经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多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成为云南省最年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总用地面积72.49万m2,校舍总建筑面积32万m2,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43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624.13万元,有纸质图书111.51万册,电子图书550.39万册,电子期刊7067.29万册,学位论文697.60万册,拥有中国知网、人大资料、超星图书等13个数据库,有百度文库、红色讲堂等可使用的数据库2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52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311个。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亚洲微电影学院、艺术与航空服务学院、边疆发展学院、数学与数字经济学院、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与控制学院、信息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4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1394人,生源遍及云南、山东、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现有教职员工900余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82人,高级职称277人,博士、硕士470人,“双师型”教师145人。聘请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张建国研究员等一批文化名家和资深教授到校执教;引进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银龄计划”教授和柔性人才62名到校服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成为全省同类院校的示范。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共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文体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次,受聘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兼职博(硕)导28人次。学校先后获“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十佳创业园”“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或称号,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11个。

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四三两高”战略发展目标(“四三”即坚持“三性三化三服务三对接”的办学思路,具体为:坚持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突出服务边疆治理、服务地方产业、服务中缅合作的办学特色;秉持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对接市场、教学对接社会的办学理念。“两高”即发展目标,具体为:将学校打造为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和沿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高地),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聚焦应用型办学,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边疆国门大学“三跨”(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扎根临沧、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成为红土高原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培育和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获批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获云南省一流专业(B类)建设备案3个,在2023年云南省第五轮专业综合评价中,达国内平均水平(C类)专业18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和新媒体艺术专业是云南省唯一布点专业,“四大专业集群”建设成效日显。充分发挥学校科教优势,开展科技下乡、乡村教师培训等活动,强化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中远集团、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香港成龙国际集团、超星集团、甲骨文、达内集团、大疆、云南机场集团、临沧工业园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与临沧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共建茶文化科技产业学院,强化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8项;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4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1项;与达内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信息学院)获批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2020年获评全国仅5家之一的“人工智能专业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高校”;获建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红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

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达7万余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升,升本以来为地方输送了五届本科毕业生10780人,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学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励713项。学校先后获评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科学研究异军突起。升本以来,学校共立项科研项目4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7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科研项目95项。获批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智库、云南省曾亮专家工作站、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科普基地”;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建设澜沧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1个,设有中缅通道与环印度洋研究中心、中缅沿边产业研究院、云南口岸经济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96篇(其中SCI、EI、CSCD、CSSCI、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论文62篇),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等学术著作50部,获国家专利130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4项。

拓展交流渠道,对外合作成效明显。在教育部的直接关心下,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南大学自2019年起对口支援我校,两校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全方位支援和帮扶。目前共有72名青年教师赴对口帮扶等高校脱产攻读博士学位,53名优秀学生被选派赴西南大学插班学习。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临沧市人民政府签订市校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云县、双江县、沧源县人民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校地、校政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充分整合国际友好团体组织优势资源,与韩国、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前往合作院校交换学习。2002年、2012年学校分别获批“云南省重点建设的华文教育基地”和“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协助设立临沧市人民政府“友好城市奖学金”,先后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474人(其中缅甸侨生339名);多次承办云南省侨办“缅甸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参与1595人次;举办“临沧市缅语骨干培训班”“缅甸华文教师培训班”“缅北华文学校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班”等,培训671人,有效促进中缅民心相通。

以师生为本,强化综合服务保障。图书存量稳步增加,完成学生宿舍修缮提升工作,推行食堂安全卫生“6T”管理;完成教育卫生“补短板”一期项目,体育馆、综合训练馆、艺术教学实训楼、学生食堂等单体项目及附属设施投入使用;建成总建筑面积为29980m2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楼;完成国家二类田径场运动场的改造,持续完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初步建成设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校园,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临沧作为“天下茶尊,世界佤乡、恒春之都”的文化名片。

擘画新蓝图,推动新发展。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十四五”末,初步形成应用型大学的基本架构,努力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地方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