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运动之前为何加上爱国二字?讲卫生和爱国之间有什么联系?遥想1952年3月,正是为了反击美国的细菌战,才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由此而来,可见这一运动与防疫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相信很多市民更加体会到个人卫生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轰轰烈烈的卫生运动,真的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对新冠疫情的战斗,是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民战争。全国范围内基本阻断疫情传播的成绩,也再次说明,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调动整个国家力量。值得反思的正是,如果卫生条件再好一些、卫生习惯再牢固一些,卫生标准再高一些,是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人数?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这正是爱国卫生运动的现实意义所在。
讲卫生是一种健康习惯,更是一种爱国力量。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开展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比如,不失时机地抓住当下抗“疫”这一时机,让使用公筷餐食、聚餐实行分餐制等餐食的卫生礼仪成为公众的共识与自觉;与人打电话或叙谈时,顾及到时间、地点和旁人的感受;咳嗽、打喷嚏时能用餐巾纸遮住,不至于让唾沫横飞;还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注意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疾病预防;等等。如此,方能将爱国卫生运动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以持之以恒的行动,携手共建健康、美丽、绿色、整洁的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