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学校传统特色和人文精神,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培育和建设优良的校风,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彰显学校在新时期发展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崭新精神,推进学校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现面向校内外公开征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训、校赋。
一、学校简介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于气候宜人、生态优美、物产丰饶、资源富集、人文荟萃、交通便利的大美边城——云南临沧。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云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公立本科院校,有40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品格优秀、基础扎实、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培养本专科各类专业人才累计达6万余人。
“十三五”期间,学校确立了“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即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与特色,着力打造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四大专业集群,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个”就是把学校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十”即汇聚十个以上专兼职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百”即汇聚一百名以上的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千”是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外国留学生规模突破千人;“万”是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一万人以上。
二、征集时间与范围
征集时间:2017年7月15日—2017年11月30日
征集范围:在校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
三、征集要求
(一)校训征集要求
切合实际,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内涵丰富,展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寓意深远,蕴含学校发展愿景和人文精神诉求;兼容并包,有利于大学对外交流。
语言简洁精炼,易于记诵,可以是对称文字组成的词组,也可以是简洁、高雅的一句话。字数不超过12字为宜。投稿时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训征集表》(附件1)中对校训的文字、出处及寓意等进行说明。
(二)校赋征集要求
校赋要能反映学校办学历史,承继学校的精神传统、办学传统和文化传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体现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彰显时代精神,有较强的感染力、昭示力、凝聚力。
语言清新高雅,“骈赋”、“文赋”皆可,字数不限,长短适宜。投稿时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赋征集表》(附件2)中对校赋进行释义。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
(一)评选办法
学校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征集到的全部作品进行鉴别、评议,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审定后,学校将通过校园网公布评选结果。
(二)奖励办法
两类征集作品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共2名)、二等奖2名(共4名)、三等奖3名(共6名),校训作品评出入围奖10名,校赋作品评出入围奖5名。学校对所有获奖者将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五、投稿方式
请将填写好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训征集表》(附件1)或《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赋征集表》(附件2)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投递。
电子邮件投稿:将征集表以附件形式发送至dxxyxwc@163.com,主题为“校训(校赋)征集-创作人姓名-所在单位”。邮寄投稿地址:云南省临沧市学府路2号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务处秘书二科;闫海芳收;邮编:677000;电话:0883-8889373,邮件封面请注明“校训(校赋)投稿”。
六、注意事项
(一)作者应保证征集作品的原创性,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由知识产权引发的一切法律纠纷由投稿人自行承担;
(二)投稿作品无论是否采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学校有权对入围及入选作品作适当修改,作品一经采用,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相关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四)征集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属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附件:
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训征集表》
2.《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赋征集表》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7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