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王德强校长主持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2019-09-30 15:12 供稿:张海禄 供图:赵元绪  审核人:邓成甫

9月26日下午,王德强校长主持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同新入职青年教师亲切座谈。

王德强校长指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云南省最年轻的本科院校,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欢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这个大家庭。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不断彰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全面迈开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步伐。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聘请了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等一批知名学者到校执教。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本科专业增至33个,是云南省最早开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和新媒体艺术等专业的院校。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四大专业集群初步成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在校生规模已突破12000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云南高校前列。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迈出新步伐,与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超星集团、香港成龙国际集团、云南机场集团、滇红集团、甲骨文等有影响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今年,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并已经启动实施,我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科学研究迈出新步伐,获批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不断加强;近三年学校共立项国家社科及自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居云南州市高校前列;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校园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善。以色列政府贷款项目、二期补短板项目、综合实训楼项目、校园扩建规划、鑫卫园小区装修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正以崭新的风貌在澜沧江畔崛起。

座谈会上,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向王德强校长汇报进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以来工作学习、发展成长情况。2018年入职的苏正连老师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用“两个倍增、三个提高”概括了入职以来的感受,“作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教师幸福感倍增,对未来的自信心倍增。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2019年入职的谢美老师表示,“非常荣幸成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家庭的一员,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尊严而又体面,幸福感爆棚。”

王德强指出,新入职教师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活力和新动力,是学校办学发展的新血液、新希望。如何发展和培养青年教师始终是学校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学校将进一步研究出台政策,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拓宽青年教师的成长通道,不断优化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就人生理想。

王德强指出,大学教师是一个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他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鼓励青年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看齐习近平总书记“无我”的崇高境界,以“梦想能达到的地方、脚步总有一天会达到”的精神,不断推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建成国内外知名应用型国门大学,书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篇章!

副校长董大校、黄城书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上一条:学校领导看望慰问学校退休老干部老教师
下一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