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榜样力量|走近云南省优秀教师傅永平
2019-09-19 09:19 作者:吴春燕  审核人:张玉超

人物简介:

傅永平教授,云南临沧人,云南大学物理理论博士,2011年12月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任教。2019年9月,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科技厅省级项目2项,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

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14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8篇。

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专家库成员,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沧江学者”。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2017年指导的参赛队伍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2019年指导的参赛队伍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

在校任职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最关爱学生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指导员”、“科研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文明班级”、“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这些闪闪发光的荣誉背后,是怎样的科研态度与教学方式呢?榜样的力量第一期,带您了解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塑造自我的教师——傅永平。

有关科研

记者:傅永平老师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您的科研方向。

傅永平:我主要进行的是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是大众接受度较低的一个研究方向。很多人一听,都会产生“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这样的疑问。确实,这种基础研究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它的价值。就像我们几个世纪以前发现电磁波,你根本无法想象它现在能运用得这么广泛,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的应用,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研究会越来越重要。

记者: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困难总是少不了的,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度过瓶颈期的?

傅永平:困难肯定有。首先科研和学校的平台是有很大的关系。我2011年到校任教,学校还是一个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是不具备申请国家科研项目资格的,所以那个时期要开展科研的确是很困难。但我们学校升本之后,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一是具备了申请资格,二是学校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你也知道这两年我们学校申请的社科基金项立项数,像这种地州上的本科院校,每年都有社科项目立项,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记者:傅老师您觉得一个好的科研成果的诞生取决于哪些因素?你觉得支持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傅永平:其实我的科研不算好,只是学校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比较少,行内人来看的话,真的不算好。所以我只能来聊聊我自己做科研的一个过程。就说理论研究吧,你首先得去了解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然后你要善于发现它存在的问题,而存在的问题就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太简单,别人已经做了;二是很难,自己做不了。所以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挑战的过程。其次你找到研究的方向了,展开研究的过程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耗时间耗精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坚持不下来,是很难的。你有兴趣,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一个结果。所以我觉得兴趣和坚持是两个很重要因素。

记者:2011年您选择我们学校的初衷是什么呢?现在您作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博士,依然决定留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傅永平:我不会说什么留下来建设祖国边疆的大话,因为我就是临沧人,有一定的家乡情结吧,学校对我和我的爱人的安排都很好。在一个地方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你在这里扎根了,根越扎越深,感情也越来越浓,你也就舍不得离开了。而且现在,我们的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全面迈开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步伐,我更是满怀憧憬,干劲十足。

有关教学

记者:作为一个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是两项基本功。您是如何来看待这两者呢?

傅永平:我觉得科研和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你把你的科研成果用到教学中,给学生来一个知识的拓展,你会发现课堂变得更有乐趣,学生们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而教学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中,你的思维方式会发生转变,会让你有不一样的灵感和想法。

记者:傅老师您的教学风格是怎样的呢?

傅永平:我喜欢活跃一点的课堂,所以我在课堂上更喜欢同学们和我一起讨论,我甚至会让内向一些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让他们克服不爱发言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记者:现在学校正在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推动金课建设,对此傅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傅永平:这是个很好的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是学校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特色发展必不可缺的一步。对老师和学生还是具有挑战性的,首先我们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转变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潭水。其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很需要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对习惯了填压式教学的学生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记者:面对课堂改革带来的挑战,傅老师对学生们有什么建议呢?

傅永平:学习和科研一样,都需要坚持和兴趣。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就更要求我们要耐下性子来学习,并且要改掉以往的学习习惯更加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国家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大的,要把握好这个时代契机。大学期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本领、长才干上,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有意义。

记者:对于教师提升能力和转变思维,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傅永平:教师是一个教与学贯穿始终的职业。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思维,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学习的意识。上个学期末开展的西南大学对口支援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就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专题培训不仅让老师们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启发了管理思维,也掌握了课堂变革的方向与模式。

有关生活

记者:傅老师您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计划呢?

傅永平:计划继续坚持自己的兴趣,坚持科研与教学。希望能有更好的科研成果产生,也希望能教出更多的优秀的学生。

正是因为一位又一位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的教师的存在,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正以崭新的风貌在澜沧江畔崛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欢迎分享你身边的榜样故事,让榜样变成方向,凝聚力量。

上一条:张汉仙老师在云南省第十二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校纪委组织观看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片《反腐枪声》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