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19年9月3日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长 王德强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举行2019——2020学年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2019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也感谢各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把孩子们送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求学!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云南省最年轻的本科院校,她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三性”就是要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四群”就是要着力打造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四大专业集群。“五工程”就是要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汇聚十名以上专兼职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名以上专兼职的省级教学名师,留学生规模要突破一千人,在校生规模要突破一万四千人。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不断彰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全面迈开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步伐。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聘请了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等一批知名学者到校执教。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本科专业增至33个,是云南省最早开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和新媒体艺术等专业的院校。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四大专业集群初步成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在校生规模已突破12000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日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云南高校前列。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迈出新步伐,与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超星集团、香港成龙国际集团、云南机场集团、滇红集团、甲骨文等有影响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今年,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并已经启动实施,我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将陆续推选优秀本科生到对口支援学校就读学习,本学期已有13名同学到西南大学注册报到,开始了他们的交换学习之旅;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的优质办学资源,服务同学们的成长成才。近年来,学校的科学研究异军突起,获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省级)智库、云南省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学校共立项国家社科及自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居云南州市高校前列;出版了“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校园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善。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滇西高原璀璨的人文名片。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祖国正昂首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学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行并进,也将面临世界格局百年不遇的变局。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2019年是学校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理念,以教学信息化改革为契机,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手段,积极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探索“互联网+教育”“智慧教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革命”新途径,努力打造金牌专业、金牌课程、金牌教师,淘汰“水专水课水师”。学校将以金课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让毕业难起来,让质量提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本领、长才干上,为学生成长成才打开通道、拓展空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大学。
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同学们步入大学的第一课。如何开启大学生活的新征程,如何实现未来的人生梦想,作为校长,我想以“志存高远、知行合一、自强不息”与同学们共勉。
志存高远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远大的理想烛照前行的道路,崇高的信念激发蓬勃的动力。没有追求的人生将一事无成,没有信仰的民族将一盘散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大学时期是形成和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希望同学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高尚品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当前,香港“反中乱港”势力,破坏香港稳定繁荣,危害国家主权安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你们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希望你们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我的价值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大学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知识、素质、能力的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大学时代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但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学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用真才实干为青春的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强不息就是刚毅坚韧,永不懈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任何美好的理想、追求,都不会唾手可得,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同学们,你们成长在美好的新时代,我们的祖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你们也生活在国际形势风云激荡、错综复杂的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人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人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张扬。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同学们在成长和奋斗的过程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要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在顺境中要不骄不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刚毅坚韧,永不懈怠,自强不息,谱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同学们,你们刚刚经历了高考,你们用勤奋、刻苦、坚韧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你们用十年寒窗迎来了新的征程。希望你们珍惜大学时光,志存高远,知行合一,自强不息,依靠勤奋和汗水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同学们,你们对知识的渴求,对创新创业的憧憬,对成长成才的期盼是学校办学的源头活水,相信你们的到来必将为学校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热切期待用你们的蓬勃朝气,激荡滇西学府的人文日新;以你们的青春无悔,续写滇西校园新的华章。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美丽的滇西校园,丰厚学养、增长本领、历练品格、强健体魄、结交良师、收获益友,度过人生中最精彩、最美好的时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