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央广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中华文化”论坛在临沧举办
2019-04-30 17:21   来源:央广网 审核人:

央广网临沧4月30日消息 4月22日至23日,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黑河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中华文化”高端学术论坛在临沧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郝时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教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德强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副主任李作泰,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潘蛟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董建辉教授,黑河学院副校长丛喜权教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院副院长郭旭初等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王德强在致辞时指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纵深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李作泰在致辞中强调解决民族问题的“两把钥匙”:一是要从精神层面尊重差异,开启的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力推进“五个认同”教育;二是缩小物质层面的差距,开启经济生活的共享,是建设中华民族共享的物质田园。

郝时远在论坛上作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旨报告。深刻地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的历史贡献和作用,深入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指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国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会更有利于推进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就“民族区域自治”“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适”“新中国民族关系发展70年”“互嵌式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国内外民族与国家认同研究”“筑牢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多元族群的宗教文化融通”等前沿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与交流,为当下探讨民族问题提供了真知灼见。

原文链接:http://api.newsapp.cnr.cn/html/appshare/share.html?newsId=26911435&from=singlemessage

上一条:我校教职工代表队在市直单位职工趣味活动中喜获二等奖
下一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