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京泽同志、浩东同志、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大美临沧,隆重庆祝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向莅临校庆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福!
4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澜沧江畔临沧师专班正式开办,开滇西南高等教育之先河。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历经临沧师专班、临沧教育学院、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跻身红土高原本科院校之列。
40年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滇西边境的高等学府,植根滇西多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的沃土,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秉承“立德修身,笃学尚行”的校训,坚守立德与树人相长、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办学理念,不断彰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立足滇西、面向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成为红土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
40年的栉风沐雨,40年的筚路蓝缕。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代代学人,扎根滇西高原,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续写着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发展的精彩华章。一所山环水绕、春和景明、欣欣向荣、人文荟萃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成为“天下茶尊,世界佤乡、恒春之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秉承深耕本土、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的办学传统,确立了“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三性”就是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四群”就是着力打造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四大专业集群;“五工程”就是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末把学校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
大师治学,大器方成。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集优质办学资源,全面迈开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步伐。近年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异军突起。获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省级)智库、云南省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省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列云南省高校第5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了新突破;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致力于培养“品格优秀、基础扎实、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四大专业集群”建设,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中远集团、中央新影集团、清华启迪、滇红集团、甲骨文、达内集团、云南机场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缅甸、泰国、印度、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培养人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获批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边境国门大学华文教育实践与探索》等4项成果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物联网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等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获批“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伴随着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一批批学子以爱国励志、笃学尚行、勇于担当的品质,以基础扎实、技能娴熟、一专多能的才学,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100% 。
党的十九大以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中,全面迈开了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国门大学”的步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福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