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云南省“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与趋势”博士后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
2018-10-11 16:49 作者:唐菓 马金 孙亮花  供稿:科技处 审核人:邓成甫

10月11日,由云南省人社厅主办、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承办的云南省“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与趋势”博士后学术论坛在临沧举行。云南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厅长助理韩永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德强教授,云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李玉红,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教授,四川大学“长江学者”石硕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教授,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云南财经大学陈刚教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高登荣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云南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厅长助理韩永江致辞

韩永江在论坛上致辞,他对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情况作介绍,提出我省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旨在贯彻省委省政府政策,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青年人才。

王德强在致辞时指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立足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实际,整合校内外学术研究资源,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论坛的举办必将有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德强教授致辞

与会代表进行大会主旨发言,石硕作《加强新时代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几点思考》发言,指出民族关系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单一民族,应进行大区域的民族关系互动研究,并指出西南民族研究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藏彝走廊”中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研究员作《“团结第一”:建国初期的民族团结思想与主张——以邓小平、习仲勋的论述为中心》发言,以民族理论政策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民族关系治理政策方面的思想结晶;云南大学何明教授作《民族关系研究创新的构想》发言,提出民族关系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民族关系研究工作需进一步加深扩大。

此次论坛一并举行“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丛书”新书首发仪式。仪式上,王德强作为“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丛书”主编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素梅教授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贺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宋月华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介绍了“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丛书”已出版图书及计划出版图书情况。

王德强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与会专家围绕“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与趋势”的主题,就“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及实践”、“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及趋势”、“我国各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功经验及典型案例”、“互嵌格局下我国城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及趋势”、“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边疆治理研究”、“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中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最前沿最实际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既有宏观的理论构架又有微观的案例调查,以民族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历史担当,服务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本次论坛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厘清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和趋势,助力及时排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纵深发展,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研究作出贡献。

上一条:云南农大杨林楠教授应邀到我校作创新创业讲座
下一条: 中新网:“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丛书”发布会在临沧举行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