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学校召开2018年上半年行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会
2018-07-12 09:07 作者:居云飞  供稿:校务处 审核人:

7月4日上午,学校召开2018年上半年行政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安排会,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校长王德强作重要讲话。

王德强指出,2018年上半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事情,为四十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专业建设实现新跨越。我校一次性通过了教育部审批设置十个本科专业,是全省高校获批增设专业数量最多的院校,我校本科招生专业已达27个,特色专科专业65个,服务中缅通道建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教师教育和新媒体新工科四大专业集群建设实现新跨越。科学研究异军突起。学校获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省级)智库、云南省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3年获批立项纵向科研项目21项,其中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6项,其中1项重点,全国综合排名第211位,列云南省高校第5位。立项数量、立项结构和研究资助经费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成绩来之不易。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强化。体育馆、综合馆、艺术楼及附属设施竣工,新运动场及附属设施的提升改造项目已经完成,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大学校园。在市文体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将承办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系列省级赛事,校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涵养了城市文化气息,提升了城市人文品位,我校已成为临沧重要的文化名片。学校优化债务结构,控制债务水平,财务实现良性运转,职工待遇稳步提升。校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切实强化校风、学风建设活动,以机关工作作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落实校领导督导教学制度,加强校风学风长效机制建设,使学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有序、校风清正。办学空间拓展取得新成绩。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长张之政在我校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盘活鑫卫园小区房产,将极大拓展我校办学空间。创新创业工作迈出新步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王德强要求,下半年,学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性、四群、五工程”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蹄疾步稳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相关部门要坚守岗位,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假期常规工作,确保新学期有序运转;齐心协力,抓紧抓实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办好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等系列省级赛事是我校光荣的政治任务,是省委省政府对我校的高度信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认真按照重要时间节点安排,对照责任分工,对照方案、计划,在更高要求、更高层次上推进省运会各项工作,确保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形象;着力推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国外分校和昆明分校的筹建工作,共同搭建国际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实现我校“走出去”的第一步,向世界展示我校形象,接轨世界大学教育;高位推进特色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新专业;接轨“双一流”高校,加快推进与部属院校对口帮扶共建事宜,积极争取部属院校的指导支持,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提高我校办学质量;超前谋划和布局科研申报工作,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加强对科研申报项目的指导,促进我校科研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力争实现科研新突破;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稳住100%就业率,提升就业满意度,提高就业质量,争创省内高校前列;继续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破解制约学校发展难题,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教学、科研及生活基础设施,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校园。

上一条: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培训圆满结束
下一条:云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志愿者培训班开班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