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云台会上,来自大美临沧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和相关台企签下了共建航空RV实训基地项目。该项目将以先进的设备为该校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和完备的技能实训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增强社会竞争力。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德强教授接受联合专访
为此,中华网云南频道、网易云南联合采访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王德强校长,就本次签约项目对该校发展的意义、项目签约后续工作以及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新媒体专业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解读。
主持人:王校长您好,今天在云台会现场看到您上去签约,想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签约的项目。
王德强:今天我们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和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房车经贸旅游产业协会签了一个有关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个协议有5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有关房车的组装,第二板块是房车的管理运营,第三个板块是有关航空方面的,包括维修、组装、再加上一些运营方面的,大体就是包括这些内容。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有一点就是特别关注学生的就业。我们现在和中华房车协会合作,基本上就是以订单式的培养来推进教学,我们的学生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实训基地中的实践教学。第一,对企业方来说,学生毕业就直接用得上。第二,对学校来讲,可以确保更高质量的教学和更充分的就业。

航空RV实训基地落户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持人:该项目的引入,除了可以促进对学生的就业,对学校来说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意义吗?
王德强:这个意义就大了。除了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外,还有包括师资、人才的引进。中华房车协会不仅是个实体企业,是一个比较大的集团公司,可以整合多种资源应用到项目中来。包括加强我们的师资队伍,部分关键性的师资可能要从台湾来。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大陆的和台湾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理念结合起来。当然,给学校带来的意义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了;我们的学生也有可能要到台湾去实习,也有可能在台湾就业,同时,台湾的老师也可能长期在我们学校工作,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人文交流。此外,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就是一个产业,比如我们建立一个房车基地,这个基地是对外营业的,带动了旅游。我们学校在滇西临沧市,这里气候非常好,生态非常优美,又处在中缅大通道关键位置上,自驾游是很有前景的,有这些房车基地的话,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滇西师范科技学院的教师们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这个项目共有5个方面的合作,在签约之后,咱们学校这块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来服务今天签约的项目?
王德强:一是全力支持,现在最重要的是双方签约之后,回到学校对整个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策划,尽快落地。学校很快要进行招生了,我们在招生计划、招生指标的投放上会向这些专业倾斜。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您不仅今年作为签约代表去签约,去年也是有这样的一个经历。可以和我们分享下,您和您学校是怎么做到每年都引进新的项目呢?

王德强校长在云台会上同合作伙伴合影
王德强:去年我们学校在云台会上也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是和台湾中华普洱茶协会合作的。通过合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是有了新的产品,因为台湾在茶产业方面,从种植栽培到加工到销售,有比较好的一套理念和技术体系。所以,我们学校把这些内容嫁接过来了,临沧正好又是云南普洱茶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资源需要价值链的增值和提升,这个项目契合了茶产业的发展需求。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临沧,关于咱们学校办学特色和招生特点,可以给我们做一个详细介绍吗?
王德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已经有40年的举办高等教育的历史,目前设有本科专业有17个,专科专业61个。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根据学校在中缅大通道上和地方物产丰富,特别是高原特色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区位特点,把我们的办学定位在“根置临沧,立足云南,服务全国乃至东南亚”上。凸显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重点是要打造四大专业集群。第一个是服务中缅通道建设的专业集群包括交通、物流、商贸这一类的专业集群,紧紧围绕中缅通道建设,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服务南亚东南亚这个辐射中心建设来做的。第二个专业集群是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专业集群,重点是以茶学为主。第三个专业集群是教师教育专业集群,重点打造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还有双语教育和特殊教育构成的教师教育专业集群。第四个专业集群是新媒体,我们这几年的本科专业也是紧紧围绕新媒体专业来建设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连续多年都是获得云南省的毕业生就业一、二等奖以上,有一年还获得一等奖。在教学成果上,今年获得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两项教学成果奖,人才培养质量是比较对路的。

滇西师范科技学院学子庆祝毕业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咱们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有个新媒体专业,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学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考虑开设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目前招生情况如何?
王德强:关于新媒体专业的话题,还得从临沧是亚洲微电影节的举办地,这方面说起。借助亚洲微电影节永久在临沧举办的契机,我们成立了亚洲微电影学院,聘请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任亚洲电影学院的院长。此外,有大量影视界的知名人士都在参与或者支持我们进行合作办学。比如,每一届亚洲微电影节,学院都举办高峰论坛等。基于这些情况加上微电影和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在“微”字上的关联,还有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而且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它的影响力、穿透力越来越大,面也越来越广,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专业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谁抢占先机的问题,客观地说这方面我们有优势。在微电影节期间,我们已经形成自己的专业体系,包括像数字媒体与技术,这是偏理科的;网络与新媒体,这是偏编辑与创作的,都要有这些课程,由这些专业来共同组建新媒体集群。新媒体专业集群的建设:一个是作为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二个作为响应习总书记的“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的手段。

教学楼
主持人:也就是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设置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招了多少学生?
王德强:这个专业是从去年开始的,还没有毕业生,还在学习和培养中。第一届我们开始只投放50个指标,但是当时实际完成了122个,大家对这个专业还是比较看好的。还有个我们的这个新媒体专业都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我们除了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以外,还和中央新影集团,还有几家较有影响力的单位机构在进行合作,包括和一些媒体合作。
主持人:您提到的这个校企合作是咱们的学生毕业以后,会到他们那去学习工作还是有其他的一些合作?
王德强:校企合作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从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计划上来说,不是我们学校或是我们几个教授坐着合计下就可以定,而是必须要根据教育部的规范,在这个基础上要根据社会或经济的发展需要。因为业界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业内好多人都说,本科学到的知识只有30%左右能用,70%都是后天学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把原有的教学模式照搬下去呢?我们能不能直接和企业对接,就和企业衔接要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层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需要传授教学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请业界这些有经验的老师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第三层次,像我们校企合作的单位会为学生在大三、大四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去实践,优秀的企业就能用得上。这样,对学校来说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对企业来说,来的人更好用,更了解,更熟悉。

合作共建航空RV实训基地
主持人:您在设计这个专业的时候对于学生就业方向,是怎么设想的?
王德强:这个专业的人才,新媒体用得上,传统媒体也可以用,因为在媒体的运作实际上是交互的。现在新媒体行业比较火,公司也比较多,我们已经把这些情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了。
同王德强校长的对话结束后,中华网云南频道、网易云南还联合采访了和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共建航空RV实训基地的两位台湾企业家,他们表示有信心通过航空RV实训基地培养好当地的学子,让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投入无人机领域的工作职场中。
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