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 张汉仙)2015年12月28日下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驱动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各方专家云集,大家共同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驱动发展进行探讨。云南省妇联副主席马迎春,中央新影集团微电影部主任郑子,中国农业大学统战部部长赵竹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姚丽娟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校长严欣平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原一川教授,楚雄师范学院书记谭丛教授,文山学院副院长谷雨教授,普洱学院副院长于干千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做重点发言。
马迎春:首先要克服院校自卑,敢于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实现突破。其次,以院系为单位将社团合法化,培养社会性人才。呼吁各方积极支持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及学生生的培养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大机遇中凸显边境国门高校的独特优势。
严欣平:产教融合中服务地方经济一定要抛开简单适应和简单的跟随,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要对未来区域内政府和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预估,要主动的提供服务主要是符合政府和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和政府、企业紧密的发展。对教师队伍的改革,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转型发展中,围绕人才培养定位重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是靠教师去实施,要结合地方的时情,定位学校的驱动改革。
郑子:转型驱动重要的目的在于发展,离开了发展转型驱动就失去了意义。在校企合作中,微电影事业在当今时代中的蓬勃发展,为微电影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微电影作为新型的产业,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赵竹村:院校的转型发展在于服务地方的发展,学校的专业能否与地方的发展很好的对接起来,地方的政府部门做得还不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学校的相关的落实方案,要主动的布置下去;而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引导学校的学生到社会工作中去实践。这样,两者之间才能更好的对接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校的成功转型和地方高效发展。教学学术是本科院校的生命线,要积极的营造学术氛围,如果应用型学科上升为原意,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研讨,有所创新。提升学习者的创新创造能力,打造科学思想的‘实验室’,要做技术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研究,有思考,有思辨,有创新,有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承。在一定意义上大学学术应该回归到教学学术,要以“立德树人”为荣,以教学相长为乐。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做研讨。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在服务临沧,服务滇西广阔的土地上检验来的知识,科研来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和学,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的科研主义。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不仅热心学术研究更擅长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而学校学术氛围的建立在于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术研究的奖励机制。
姚丽娟: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揭牌正好符合了中央“一带一路”协同创新高校科研教学发展的政策,协同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对我们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期待。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培养的人才都是为一线教育提供了师资和智力支持,而且做得很扎实。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国门高校发展空间非常的好。我们的教师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走出去是为了学习,为了回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学生。
原一川:地方院校转型驱动第一要务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的转型升本机遇和挑战并存,前景广阔。首先教师的待遇肯定会提高,但是我们的困难就会增加,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切实的落实到位,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高校合作,提高学术研究。
谭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新型人才,实现专业‘实’、‘精’、‘专’。现在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新的要求,我们要超越自我。在转型过程中不是“一刀切”,不是舍弃我们一起的东西,是要升华。要创造平台让教师成长,实践锻炼。学校应把人才培养的方案落到实处,只有学生“走出去”才能更好的让他们知道今后面对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在学习中让他们对今后的人生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
谷雨: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转型升本的有利条件是国家对转型升本的路径和政策已经很明晰,文山学院依托地方资源发展”三七产业”的校企合作方式对我校发展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作为刚转型的地方院校,未来我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我校应当利用好中央“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发展政策和亚洲微电影节,结合临沧地方特色,打造一所有特色的院校。
于干千:学校要实现转型发展,结合现在的“十三五”规划来,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转型发展的改革,具有下而上的驱动,但更重要的是从上而下的整体的设计。在这个转型的整体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国家战略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把握住机遇,这是我们在顶层设计中要考虑的。第二,把专业建设和规划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实现两轮驱动,这是转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第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当中一定不要“矮化”自己,变成职业学校、高职高专。我们既然升本了,一定要维持本科的培养规格,该开足的课程一定要开足。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定要放在突出的位置。第四,是产教融合和校企模式的选择。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深入的进行校企合作,就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从我们走过的路来讲,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搞科研。结合地方的发展来看,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平台,来人为的引导科研团队的建设,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为学校的转型提供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