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宣传部文/张玉超 图/黄经庭)2010年3月20日,周六早晨明媚的阳光,给一个轻松惬意的周末时光无尽启示。临沧师专樱花苑里(学生宿舍1号和3号院间)和笃学楼背面(由三面建筑围出的那块地),却出现了这样两群忙碌的人,有挥舞十字镐的,有清扫道路的,有移栽培土的……忙得不亦乐乎。
樱花苑里,有的矮小灌木因干旱缺水而奄奄一息,有的因得不到松土呵护而“呼吸困难”,有的枝蔓挤占了人行道……艺体系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们展开“救死抚伤”和移栽行动。园里的土壤较坚实,锄头基本无用武之地,需要挖掘力更优的十字镐。因工具数量有限,这边,几名男教师们轮番上阵,为需移栽的灌木们挖掘新的家园;那边,几名教师在为快窒息的美人蕉松土透气;这边,几名教师在为快被渴死的三角梅送上甘露;那边,几名教师在清扫着小路上的腐枝败叶……艺体系党总支书记朱智红说:大家用劳动的汗水换来校园环境的改善,并通过共同劳动的平台增进了交流,深切体会着劳动的光荣和快乐。王玉七老师颇感慨地说:这样度周末的方式比起自我享受的方式要有意义得多了。
笃学楼背面,团委副书记辛锡灿趴在教学楼三楼的窗口,指挥着地面上的同学“往左、往右,再往右……好……”,他们是在给将要培植的五株樟树苗定位。从楼上俯瞰这片地,碎石铺砌出的小路组成北京奥运会会徽中那个像人的“京”字,地上植着了青菜、马铃薯、葱等蔬菜,还有几株三角梅。地周边刚好是笃学楼的排水沟,团委把它作为了灌溉水源。据辛老师介绍,2009年10份,团委组织学生就地取碎石铺路,开始利用这块地。这五株樟树,要植在地的中轴线上,以科学的套种模式促荒地绿化。地里产出的蔬菜将卖给学校食堂。对荒地的开发利用,为校园的绿化美化出了一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一举多得。
因为这些忙碌的身影,樱花苑和笃学楼背面曾经的那片荒地,在春的召唤下,生机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