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努力 破茧成蝶
李国华择业记
(校党委宣传部 张玉超)“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捧个铁饭碗!”这是当前多数父母送儿进大学的殷殷期待,也是多数同学修炼出校门的闪闪目标。又一个毕业季临近,又一批肩承众盼的毕业生徘徊在择业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暂放下迷茫慌乱,静心听一个学长的小传吧!
李国华,临沧师专09届优秀毕业生,曾是外语系06级英语教育4班的一员,现任云南省天顺集团玉溪商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在毕业不到两年的时间,领着不错的薪水,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
在校时的李国华
李国华有“官瘾”。2006年,他怀揣录取通知书入校,在入校的第二天,就和班主任周敏老师讲了想当班长的想法,通过竞聘,他当上了班长;他参加外语系学生会,定下目标,要在半年之内当上学生会干部,如愿后,又立志当学生会主席,也如愿了;他还把触角伸向了外语系团总支,觊觎团干部职务,他的勤奋和智慧又让他得逞了。他还算是个“好官”,他们班曾被评选为“云南省先进班集体”,外语系团总支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五·四优秀红旗团支部”,外语系学生会的活动也开展得热闹红火。
李国华还是个“财迷”。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为了多赚些社会经验,在大学的三年,他做过许多兼职,做家教、发宣传单、搞促销,在广告公司跑业务等等。
听罢上述,觉得李国华忙得不像是个学生了。可他很明确自己的学生身份,也很明确他的主业还是学习。在校三年里,他从没因“财”、“官”落下任何课程,更从没挂过科,还连续拿到了国家奖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
与天顺超市的机缘
大三上学期,李国华的课很少,恰逢云南省天顺集团旗下的临沧天顺超市到学校招聘,他成功通过应聘,成为临沧天顺百货的一名营业员,被分在食品部酒水柜。初上班是在09年初春节前,这是一个超市最忙的的时间段之一,他每天都要卸一大卡车的饮料,在合家团圆的春节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他尝尽了这份工作的枯燥、繁琐、劳累。
在吃年夜饭的前几个小时,他接到了临沧天顺超市店长的一个委任,让他主持年夜晚会。这让生性活跃、表现欲强的他很是兴奋,一扫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阴云。因为被发现被认可,自此,他对天顺这个企业的好感渐增,和同事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后来,店长又给了他一次难得的机会,派他去西双版纳参加公司总部会议。这让他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以及各种经营实体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让他的“官瘾”又犯了,他暗下决心,下次来开会的时候,一定要以领导的身份来参加。
捧铁饭碗之路连连受阻
说盲目跟风也好,说想验证自己也罢,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李国华还是加入了“抢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之列,参加各种“铁饭碗准捧”考试。尽管店长和人力资源部主管竭力挽留他,他还是以辞职的方式离开了天顺超市。
李国华在慌乱中复习备考、迎考,但均以失败告终。2009年的政警法系统考试,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所考分数与录取分数仅一步之遥。这也让他对考试没了耐心,失了信心。
心理斗争
李国华沉下心来,开始反思。其实,他很喜欢在天顺超市的工作。在那里,有他想达到的诸多目标,容纳着他的诸多抱负和野心;那里能给他战斗的欲望、挑战的快感;从那里起步的职业生涯前景,让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如果职业是以物质回报作为衡量标准的话,他自信,从天顺超市得到的,可以让他的生活不逊,甚至远远好于“铁饭碗”能给他的。
“那我为什么要纠结‘铁饭碗’?”他自问。他是个要强的人,一直以来也都是父母的出息儿子,老师的优秀学生,同学的先进榜样。别人的认可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珍惜自己已树立起了的良好形象,更担心这一形象折损,甚至逆转。传统观念里,捧上“铁饭碗”才是有了工作,才能光宗耀祖。
“传统的就是正确的吗?”他质疑。说远些,比尔盖茨没捧“铁饭碗”,说近些,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董事长刘光汉也没捧“铁饭碗。难道就说他们没有工作吗?他们就不能光宗耀祖吗?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心理挣扎,他慢慢找到了平心静气的理由:职业无贵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重要的是在其中,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是否能够得到体现,工作是否快乐,生活是否幸福。
破茧成蝶
李国华选择了天顺超市,继续自己在那里未完成的梦想。还是凭借着他的勤奋、智慧,工作一个月后,他担任了粮油科的科长,再一个月后,又被调至人力资源部轮岗人力资源部见习主管。2009年12月被调至玉溪筹建东风店,并于2010年4月晋升为天顺集团玉溪商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兑现了在西双版纳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经验之谈
一路走来,在择业、就业方面,李国华有些心得体会想同学弟学妹们分享:
一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爱好等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据不少用人单位反映,他们看重的不是求职者是否有工作经验,而是求职者是否有准确的自我评价和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要转变就业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先灵活就业、后稳定就业,先基层就业,后中高端就业,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
三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弥补大学教育和企业教育之间的差距,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四要积极参加政府补贴的就业见习。这既能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便于相互选择。
五要积极参加政府资助的创业培训,学习创业本领。
浅 析
为什么大众都希望捧“铁饭碗”?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曾长期处于低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不足、发展不充分。多数人的生活曾一度在温饱线上徘徊,为生病发愁、为养老发愁。曾经,“铁饭碗”可以减轻、消除多数人的这些担忧。而现在,时代在进步,中国在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正逐渐被激发。在中国越来越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人们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家也在不断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人们对读书、看病、养老的顾虑正逐步消除。
“铁饭碗”真的是铁打的吗?中国正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求每个人都在国家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职责越来越细致、清晰。对无为、错位的处罚措施也相继出台、完善。稍有松懈,“铁饭碗”们也有下岗的可能。
“铁饭碗才是好饭碗”,这一传统观念该发生转变了。其实,这一传统观念也已经开始动摇,进入了观念转变的过渡期。不是已有这样的说法流入西南边陲了吗?首尝改革开放甜头的东部沿海地区,有些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如果不听话,就让你去当公务员。虽然此话片面,对公务员群体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也目光短浅,但大众对真理的接受,有时不就是在两个极端徘徊后才复归原位的吗?
现在还不能转变观念的人们,是对时代脉搏感应不及时,是对自己不自信。
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只是高校毕业生出路中的两条,但不是唯一两条。

李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