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主站
+ 中文首页 + English + 校长信箱 + 书记信箱 + 留言板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三边三好”专栏  “三年行动”冲刺实录  合作交流  预决算公开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 页 > 首页栏目 > 要闻聚焦 > 正文
裹挟汗水与泪水的甜美----小记临沧师专2011年大学生“三下乡”服务队在章驮
2011-08-19 11:27   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

裹挟汗水与泪水的甜美

小记临沧师专2011年大学生“三下乡”服务队在章驮

(校党委宣传部 文/张玉超 图/张玉超 赵志宽)怀揣着即将触摸未知的兴奋,歌着笑着,走过雨后泥泞的公路,2011年7月15日下午,临沧师专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队乘车抵达章驮乡。除去来回的两天,服务队一行60人在章驮乡开展了为期整整9天的社会服务活动。60人中,50名为学生,10名为指导老师,由团委副书记辛锡灿、石安宏老师带队。主要帮助章驮乡人民修缮公路、掐烟花、摘烟叶;给章驮乡人民送去文艺演出;通过发放传单给他们送去食品安全、卫生防艾、核桃种植、烤烟栽培等知识;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并借机普及法律和科学知识。

图为服务现场

服务队驻扎在章驮乡中学和小学,整个队伍设一名学生大队长,队伍被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指导老师、一名学生组长,。对服务队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哨声作为行动命令,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统一行动。服务队每天轮流抽调8名学生组成炊事班,在中学食堂生火、做饭,负责服务队的一日三餐。炊事班凌晨五点四十就得起床。每天六点半,大队长的哨声响,灯一亮,其他队员也起床了。10分钟洗漱后,集合早操半个小时。早餐、外出劳动、返回午餐、短暂休息、外出劳动、返回晚餐、排练节目、写日记,十点半准时熄灯睡觉。每天的日程安排基本上是这样,有时也会有一些小的调整。农户最远的烟地在8公里以外,为了充分利用时间,队员们就不能回来吃午餐,只能带足馒头和水,一直干到下午6点多钟才返回驻地。

红歌成了同学们口中的主旋律,歌声伴随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日出和日落,只要有我们队伍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那气势磅礴的精神存在。在章驮乡上空,时常飘荡着《严守纪律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复兴》、《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等旋律,给安静的乡村平添几分激情。用餐前,队员们排齐方队,挺直腰板唱上三两首红歌,这即是队员们用红歌鼓舞士气,重振旗鼓的表现,也是对一个阶段劳动的总结。

7月的章驮,多雨多雾,少有夏日的炎热,多有初冬的寒冷。冒雨劳动是常事。有一天,雨大作,气温骤降,部分返回的同学和老师,因没有避雨条件,全部湿透了,都瑟瑟发抖。幸好炊事班早早熬好了红糖生姜汤,但几个体质不好的学生还是由于劳累和淋雨,没坚持几天就生病了。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怠惰,依然还想外出参加劳动,在老师的一再劝说下,他们留在炊事班帮忙。“三下乡”是去服务人民,接受锻炼的,老师们以身示范,辛锡灿、石安宏、杨勇、杨俊超四名男老师不只是充当呼来唤去的“监工”,他们挽起裤腿,举起锄头,始终和同学们一起劳动,甚至更卖力。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当然少不了教育指责。辛苦的劳动,严厉的批评,让少数“家中宝”们哭鼻子了。这时就是女老师们发挥作用的时候,给其开导和安慰,让他们懂得这是成长锻炼中必经的过程,这是比“给糖吃”更有益的爱。“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走在返回的路上,唱起这句歌词,同学们对每一个字都感悟至深。

多数家庭,现在都有条件让孩子无事闲在家也大鱼大肉了。但是在章驮,等待辛苦劳动后的他们,没有大鱼大肉,只有一荤一素一汤一咸菜,甚至只有半荤或没有荤。米饭供应充足,可菜品就是定量的,偶尔会有些许结余。漂在汤里的肥肉,都是同学们的惊喜。服务队不允许同学们擅自离开集体单独行动,也不允许同学们吃零食。在这里,同学们感受到了食物的珍贵。

在章驮,间隔四天,第五天便是一个集市天。这天,会有很多乡里乡外的人,乡里各个村组的人聚到这里交易。这是章驮最热闹的时候。服务队在章驮的第二个集市天,为乡民们献上了一台文艺演出。演出在政府大院进行,音乐响起,便吸引了众多的乡民前来观看,尽管下着小雨,演出现场还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乡政府只能提供为数不多的一些凳子,大多数人只能站着、蹲着,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开心地看完了整场演出。节目有歌有舞,还有贴近乡村生活,用方言演绎的小品,在逗乐了大伙的同时,把“关爱艾滋病人”等知识也传递给了乡民。

这些节目都是同学们在晚上排练的,他们是敢于表现的一代,不用老师下任务,他们自编自演,准备了很多节目,老师只对其进行一些宏观的指导。因节目太多,表演前,老师们组织进行了一次节目筛选。乡民们看过他们挥舞锄头,而今又看到他们站在舞台上有模有样,连连称许,发出赞叹。

很多同学和老师,是因“三下乡”才彼此认识的。60人大家庭的生活,每天都有有趣的故事在上演。“大个子”、“A梦”……这都是在“三下乡”中诞生的昵称。临近离开章驮的日子,大家做得最多的是互留联系方式,细品在磨砺意志中结下的这份情,大家都难舍、难分,希望能彼此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情感。

在章驮,某日雨后蓝天现彩虹,似是一枚甜美的笑,那是服务队员们在章驮的笑容,裹挟了汗水和泪水之后的甜美!

上一条:临沧师专专题学法 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下一条:临沧师专召开教师代表大会专题讨论学校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及岗位设置...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安网备53090202000056号      滇ICP备16007633号-2
学校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学府路2号   邮 编:677000  联系电话:0883-8882608(办公室)  0883-8882885(传真)  0883-8882659(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