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在临沧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到“光荣在党50周年”退伍老兵赵光西同志家中进行拜访,聆听他讲述个人从军光荣经历和出彩的文学创作历程。

当实践团队员们走进赵光西同志家中时,映入眼帘的除了满屋悬挂的书法和诗词作品,还有许多出版的个人专著、立功奖章、荣誉证书等。赵老十分热情的向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参赛获奖情况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而这些作品大多都是退休后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成果。从部队退伍后的他始终牢记宗旨、不忘本色、老有所为,先后编辑出版书刊11部、专著3部85万字、发表文章500余篇、诗歌110首、书法作品55幅,其作品在很多比赛中均斩获奖项。实践团队员们欣赏了赵老的佳作后,纷纷表示难以想象一位退休后的老兵还能创作如此丰富且有内涵的佳作,大家都十分敬佩赵老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随后,大家围坐在圆桌周围,聆听赵老讲述自己不平凡的军旅生涯。赵老谈到:“我1970年入伍,在部队里从最基层开始锻炼,曾在炊事班里烧火做饭、背着行囊参加千里拉练、当过文员,还在打字员的岗位上学习锻炼了3年,后来陆续担任过班长、排长、正连职参谋、正营职参谋、副团职参谋等职务,1988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立三等功共5次。”

当实践团队员们问到荣誉背后的经历时,赵老说:“我大多都是干着平凡的工作,当打字员时苦练打字技术,将打字速度提升到1800字/小时,这个速度非常快了;到了参谋的岗位上负责整理部队的训练和战斗信息,为首长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其实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从而立功受奖”。实践团队员们对赵老在创作方面的痴迷十分好奇,赵老说:“自己的想法是,退休之后也一定要选择一个切入点,继续敢于亮丑,敢于拼搏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并用正能量影响身边的人。”

在交流的最后,赵老还不忘鼓励实践团的队员们:“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平凡和不平凡的特点,但只要有“见困难就上、见先进就学”的干劲拼劲,不论哪一个岗位都是战斗在一线,都能立功受奖。希望同学们刻苦努力,扎实学习,打牢基础,永远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气神,相信在平凡的岗位上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整个访谈中,赵老及其家人十分热情,贴心地为我们实践团队员们准备了水果和零食,大家边享用美食边交谈,氛围十分活跃轻松;在交流中赵老也十分健谈、和蔼可亲,队员们都说赵老是位“爱笑的”“对自己有要求的”、也是一位“有追求的”老兵,他展现出的涵养和气质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队员们。大家纷纷表示,不论是之前拜访的抗美援朝老兵王永福同志、“最美退役军人”刘春黄同志还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有追求的赵光西同志,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令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和爱戴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魅力和军魂。实践团队员们一定会牢记前辈模范们给予的嘱托和鼓励,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基础,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此次红色访谈系列活动得到临沧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